快眼看书 > 三娘 > 67.书中自有黄金屋(5)

67.书中自有黄金屋(5)

推荐阅读:

快眼看书 www.kuaiyankanshu.info,最快更新三娘最新章节!

    秦子期又看了刘默一眼, 心想, 不想求人办事也好,至少他之前说把自己当个普通同窗的话是真的。

    秦子期活到现在,还是头一次遇见不打算从他身上得到好处的人,除了觉得刘默“傻气”之外,心里到底忍不住欢喜。

    母妃永远要求他做嫡长兄身边的恶犬, 把敢图谋嫡长兄的人都咬死咬伤, 父王见他对人凶狠,时时刻刻担心他生出二心,谋害了王府全部的兄弟们,却又害怕对他不好被人说比老虎都恶毒而疏远防备,至于姨母生出来的嫡长兄, 恐怕天下找不到比他还盼着自己早点死的人了。

    即便外祖父和舅舅们对他悉心指点, 眼睛里也始终闪烁着一股等待日后得利的图谋。是啊, 比起投资一个只想着窝里横的王府世子,有什么比从龙之功更好的呢。

    刘默这样别无所求,单纯把他当作同窗的人, 或许才是……“朋友”。

    既然以友相交,那么秦子期便不愿意拿着给刘默父亲考场松手的好处跟刘默做交易,那是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羞辱。

    对其他人来说, 小王爷松松手, 新昌县便多了个刘秀才是天大的好事;于秦子期而言, 这种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 和李氏惦记着给“儿子的同窗”亲手做一份点心没什么不同, 根本不值得拿出来说道。秦子期想做,做了便是,绝不会拿出来当成筹码对着刘默提。

    刘默见秦子期发呆,拐了他一手肘:“想什么呢,该转弯了。”

    秦子期看他心无挂碍的模样,忍不住摇头轻笑,“我在想,若是你爹考上秀才,进而接了陈县丞的职务,日后钟县令调往他方任职,你们母子是留在本地还是随刘叔一起走?”

    刘默没有一点犹豫的回答:“自然是留下。去了他乡,我娘和我妹妹的手帕交都得断了联系,日子过得该多寂寞。”

    “南面可比北地的书院好得多,有许多饱学之士,对你科举的帮助大得多。”秦子期有意考验刘默,轻轻巧巧把好处给说了。

    “好不好又有什么要紧的,爹娘让我读书是为了让我明白道理的。能考个功名出来,日后得居庙堂自然很好;可天下书生千万,别说进士,就连举人也只有寥寥数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没有功名我就去投军,我更想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刘默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

    刘默的身量并不高大威猛,看起来也没有将帅那种威严气势,说出上阵杀敌的话实在有些羞涩。

    “难怪你把赚来的钱都买了兵书。”秦子期恍然大悟,随后奇道,“可你我成日形影不离,你哪里生出来的这种念头?”

    “……摆摊代写书信的时候遇上了个留在这里屯兵一辈子回不去家乡的年老伙夫。他手断了,伍长可怜他残废,拿些钱财回乡也没能耐伺候田地,怕他饿死就把人留在伙房里面,让他领着军饷在当地成家立业了。”随着刘默的诉说,他脸上的笑容淡了,眼中的神采凝聚成一股严肃而炙热的信念,“我的家乡就在新昌县,与其寄希望于他人,不如我自己守护我的父母、我的家园,让蛮夷不能践踏我家乡一步,把他们都远远赶回冰天雪地去。”

    父子同朝为官不便,总有一个要受到压制,不得升迁。若是刘兴志能考些功名出来跟着钟县令,而刘默投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真是这样的话,朝廷下派官员调查北方四州的事情,刘家即便同自己有牵扯,看起来也更像是毫无关系。若刘兴志父子都以科举晋身,定然会被打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浪费了自己的一番好意了。

    秦子期瞬间想明白其中关节,直接对刘默开口,“我有一下属,精通弓马,正好在郡内,你要是日后真想要投军,我倒能让他见见你,看他是否愿意收你为徒,学一身战场上的好本领。”

    秦子期调侃而笑,“也好过你成日读兵书,谁知道兵书读多了是出个武安君还是赵括呢?”

    “我妹妹真是白叫你一声哥了,你就这么嘲笑她亲兄长。”刘默气哼哼的回话。

    秦子期掉转方向进了不远处的香脂铺子,从面脂到头油选了一大堆包起来,再回到刘默身边和他继续往刘家走,“你说得对,三娘不能白叫我一声哥哥,我得像个大哥似的照顾她才好。女孩子要过得精细些,上一次没带伴手礼,这次可不能再忘了。”

    他说着故意给刘默弯腰行礼,挑衅道:“还要多谢刘弟提醒为兄。”

    耍心眼的事情刘默哪是秦子期对手,登时被他说得无言以对,只能一脸不高兴的加快速度往回家走。正巧秦子期不熟悉新昌县内的街道,不再惹刘默,静静跟在他身后。等到了刘家大门外的时候,刘默不用人哄,一丁点小情绪已经自己散了。

    说来也巧,秦子期又订餐又挑选伴手礼的,明明在路上耽误了时间,可刘默带他回家的时候,竟然没比王声晚多久。

    王声在外院一见到秦子期那副亲切和蔼的站在刘默身边的模样,膝盖一软,险些都又在地上问他“不是说好了放我一条生路,小王爷您怎么跟过来了”的傻话。

    王声赶紧低下头,挥开看门的小厮,主动领着刘默和秦子期往内院走。

    迁居后,刘默还是头一次回家,看哪里都觉得新奇,视线来回在院子里扫,情不自禁的跟秦子期分享自己的好心情,“院子这么大,有两进呢!三娘总算能有个自己的屋子,不用住侧间了。”

    秦子期出身王府,什么样的雕梁画栋没见过?刘家空荡荡的下人都没几个,院子里栽种的也没有一株名贵植物,他扫一眼就明白这个院子怕是掏空了刘家的家底。可秦子期没有扫刘默的兴,微笑着称赞:“院子收拾得很是利落,刘叔、李婶没少花心思。我瞧着东面的小院子似乎栽了一排柳树,那里大概有活水,说不准是给你准备的院子。”

    “我自己单独住一个小院?”刘默惊呼一声,脸上随即绽开灿烂的笑容,“那我日后习武,打赤膊的时候可方便多了,不用担心被人瞧去。唉,这个时辰我爹肯定还没下衙,先去见我娘,然后去东面小院看看有没有池塘——要是真有活水,咱们夏天就能玩水了!”

    话音未落,刘默已经把秦子期扯进内院,秦子期视线落在屋檐的瓦当图案上,视线微微一闪,确定郑老爷盖下的别院内外使用的瓦当花纹完全一致。

    如此一来,属下前来盗取瓦当,只要趁着夜深人静在院子外头随便敲下一块便好,不必入内惊扰刘家人的安宁了。

    ——难怪刘家买下王声夫妇救了他们的性命,王声说话的时候丝毫不流露对刘家的愧疚,原来有这样的缘故在。

    反正取瓦当的时候,对刘家上下根本没有危险,他有什么不敢说的。

    秦子期忽然有些佩服已逝郑老板的胆识和眼光了,存取大同号数千万黄金的印信他竟敢明晃晃的露在外头。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古人诚不欺我。

    不知道身在京城的陛下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念头呢?

    秦子期跟着刘默继续前行,心思却已经飞到了京城风起云涌的朝堂局势上,认真思考起自己认为隐藏得万无一失的“实力”在京城伯祖父面前是不是也像展示在阳光下的瓦当一样,根本毫无遮掩,仿佛儿戏。

    “哥哥?哥哥回来了!”女孩惊喜的欢呼钻进秦子期耳中,重新唤回他的注意力。

    没等秦子期摆出什么姿势,一道香风飘过,三娘柔软的小身子已经扑到身侧刘默怀里,手脚都攀在刘默身上,紧紧黏着不肯撒手。

    刘默赶紧托稳三娘的身子,兄妹对上视线,一模一样的眼睛里露出亲近之意。

    刘默和三娘兄妹俩顶着额头亲近片刻,他便在力气用尽之前将三娘平稳的放回地上。三娘回头看了母亲一眼,然后在她鼓励的目光下,似模似样的对刘默行了个万福礼。

    刘默惊讶的眨眨眼睛,没想到月余不见妹妹竟然懂规矩了。

    他赶紧回礼,惹得三娘又笑了一场。

    随后,三娘笑意不减的走到秦子期面前,大红的袄裙衬着明亮的眼睛让她看上去像个年画上的胖娃娃,引得秦子期不由自主跟着露出笑容。秦子期弯腰对三娘对视,把伴手礼奉上,“送给长大的刘家大姑娘。”

    三娘笑脸红扑扑的,回礼道:“谢谢秦哥哥。等秦哥哥长大,三娘再送礼物给秦哥哥贺喜。”

    三娘人小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中有歧义,李棠却不会不明白。

    ——秦子期一个十多岁的半大小子,再“长大”定然是成家过新婚夜的时候了,三娘到时候也有十来岁,是个大姑娘了,给秦子期送什么都不合适。

    李棠笑着开口叉开孩子们笑闹时候的话,“最近不忙了?你们一个、两个的都不回来,我还当书院里头课业太重,都不敢过去探望,就怕扰了你们的清静。”

    刘默心虚的垂下眼睛,不敢回答母亲的话;倒是秦子期十分坦然,听到李棠抱怨就像个子侄辈似的乖巧解释,“县学课业不重,但默弟想着过些日子要动身前往他处,忙着把县学积存的珍本抄写一遍,想都带过去,是以回家的不勤快,让婶婶担心了。”

    李棠摸了儿子的脸一把,心疼的说:“果然累瘦了。你们两个男孩都粗心,不会照顾自己,唉……快坐下歇歇,我去灶间亲手做顿好的给你们补补。”

    李棠话音未落,人已经走到门口。

    刘默给了秦子期一个“你看,我说得没错吧?”的眼神,和秦子期赶快去拦她,“李婶婶留步,婶婶身子刚好,怎么能随便劳动。我已经订好了一桌席面,婶婶只管歇着,晚上饭食不必动手了。”

    安平郡王府再苛刻秦子期,他也不会穷得叫不起一桌县城里的席面。可李棠始终没办法把儿子的同窗和秦子期的真实身份连接起来,被他一说定席面菜又想起来。听到秦子期的话,她燥得脸上发烧,急忙道:“怎么跟我这样客气,你来我家中做客,招待你应该的,哪能再让你破费。”

    秦子期一面给刘默打眼色让他帮忙,一面劝说:“既然婶婶不拿我当外人,我更应该叫上一桌席面了。席面对我来说是小钱,能让婶婶少做些家务,不正值得么?要是因为我来了倒累着婶婶,子期日后哪里有脸再登门。”

    虽然刘默也不习惯吃用他人的,但比起秦子期花出去的钱,刘默也不想劳动母亲下厨房被烟熏火燎,马上顺着秦子期的话说:“娘,你再说就显得生分了。子期是好意,您别推拒了。”

    李棠瞪了儿子一眼,嘴里却不再为了此事争辩了。但她素来是闲不下来的,这头受了秦子期的好处,那头就想着给他孤身在外的半大孩子找补,不肯让秦子期吃亏。

    李棠的视线往黑漆桐木箱子一扫,登时喜上眉梢,展开箱子抱出半匹薄得透光的雪色纱料放到桌面上,笑着把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少年从上到下看了一遍,“眼看着就开春了,你一个大小伙子孤身在外,想必也是不会针线的——过来,婶婶给你量身,跟默哥儿一起做件叠穿在外头的纱衣。”

    读书人最喜欢风度翩翩的衣裳,能走路带风的最为理想。即便夏日也少不了叠穿薄纱披风维持气度,刘默打从被送去书院读书,年年都少不了母亲亲手缝制的披风纱衣,这样不用绣花的衣裳李棠一宿就能缝好两三件,拿来做为给秦子期的回礼,除了料子钱几乎可以说没有付出。

    既有心意又不必花费太多,完全符合刘家的境况。

    秦子期有心和刘默做好友,自然不会拒绝刘默母亲的好意,落落大方的上前,展开手臂背对着李棠笑道:“我没少长个头,正为了夏衫发愁呢,先谢过婶婶的好意了。”

    一抬眼对上三娘好奇的眼神,秦子期想也不想便同她解释:“我从王府离开得匆忙,随身只带了两箱子的四季衣裳,收拾出来的都是些往日穿得习惯的旧衣,在书院学习的时候还罢了,若是出门与人交往,总不好穿着洗得褪了色又显短小的长衫。”

    三娘还不到能够明白“皇亲国戚”身份有多高贵的年龄,听到秦子期的解释看着他的眼神顿时变得像是看着没爹没娘地里黄的小白菜。

    小姑娘走到秦子期面前,拉住他的衣摆,同情的说:“秦哥哥以后不要再给我送东西了,应该多买些好吃、好用的照顾自己才对啊。”

    “唉,在家的时候有人照顾我,我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出了门只好事事花钱解决。”秦子期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摆出一副无用的表现,好像遇上的所有事情,他都只会花钱似的。

    三娘听得着急,围着他来回打转。

    “不会做可以学啊。哥哥不是把怎么收拾床铺交给你了么?别的事情,只要秦哥哥用心,也一定能学会的。秦哥哥要对自己有信心,大不了我……”三娘回头求救的看向母亲和哥哥,可李棠和刘默忙着忍笑,都错开视线不给三娘提示。三娘眼见母亲和哥哥都不帮忙,雪白的奶牙一咬嘴唇,发下宏愿:“我教你!”

    ——三娘从来都是一股乖巧小大人的模样,难得有被哄住的时候,现在鼓着小脸急得团团转的样子实在可爱得让他们不忍心揭穿真相。

    李棠飞快量好了秦子期的尺寸,在他肩膀一拍,秦子期立刻给刘默腾地方。

    他带着三娘坐到一边,没有一丁点不好意思的随口胡说:“三妹妹打算从哪一项开始教我?除了铺床,我什么都不会。唉,我真是太没用啊!”

    三娘从没有过教导人的经验,被秦子期一说,皱起眉头,雪团似的小脸上满是为难。她思索了好一阵子才试探的说:“我教秦哥哥读史书?爹娘给我选了好几册史书,说读明白史书可以当个明白人,秦哥哥和我一起读吧?我学过的可以一样样给秦哥哥讲。”

    铺床、端水之类的事情李棠和周佐已经数次教导三娘不可再做,她隐约觉得这些事情不该对任何人说出口,不是能够骄傲的事情,于是,面对秦子期的时候也不曾提起。可三娘年纪幼小,除了这些最简单的照顾自己的事情,剩余会做的只有打络子和听周嬷嬷讲历史故事了。

    三娘没见过任何一个男人打络子,所以把“读史”当成可以教授的事情说出来。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能够明兴替。

    秦子期听着面前小姑娘的童言童语,从小便听过的名言忽然浮现在脑中,令他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群狼环伺的王府中,他主动表明无心世子位而离开郡王府来到这穷乡僻壤,摆出纵情山水的书呆子的模样——纵然这些选择都是秦子期主动做的,但他心性再坚韧也不过十四五的年纪,难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若是留在王府之中,只要不犯大错,就算看在母族的面子上,父亲死前他也会分得许多财产,也会有个爵位度日,可一旦他主动离开,那么未来若是不能被入京被选中,等待他的便只剩下饿不死人的一份闲散宗室皇粮了。

    可秦子期又有什么好怕的?

    父王对他根本没有什么深刻的情感,所忌惮不过是自己饿狼似的性子和外祖父和舅舅手中掌握的二十几万大军。况且,比起自己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儿子,父王尚有明理孝顺的嫡长子,下有会撒娇卖痴的幼弟幼妹与他亲近,难道他会忽然把自己捧起来,给自己请封吗?

    让他忍气吞声数十年,后半辈子还得继续当千年王八伺候兄弟姐妹,秦子期宁可搏一场富贵,和王府彻底断了联系。

    秦子期眼神闪过数道晦涩不明的光芒,终于伸手拍了拍三娘头顶,在女孩懵懂纯真的眼神中露出温柔的浅笑,“多谢三妹妹提点,我是该……用心读一读史书了。”

    他真的应该好好度一遍史书,将挣脱樊笼的帝王事迹分析透彻,以便于认清楚自己的处境的该走的路了。

    可惜,三娘已经反应过来秦子期比她年长得多,自己读过的故事,秦子期必定早已学过。

    她红着脸承认自己的错误:“秦哥哥,我没办法教你读书,你知道的比我多。是我说错了。”

    秦子期看着三娘羞得快要哭出来的模样,一点不心虚的撒谎哄孩子:“我从小就不爱看书,去书院还得让你哥哥叫我认字呢,所以一页史书都没看过,三娘教导我正好。”

    三娘这才重展笑颜,刘默佩服的偷偷看了秦子期一眼。

    他可没忘记在妹妹知事后,唯一一次被自己闹哭的事情——三娘当着人前毫无反应,等到了没人的地方抽抽噎噎的整整哭了两个时辰才因为累得睡着了停下来。三娘不是哭给人看、等着人哄的,于是她哭起来越发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因为这个习惯,刘家剩余三口人只好尽量不惹三娘哭,幸好,三娘也不是个仗着哭闹讨要好处的孩子。

    刘默视线在房中扫过,见到绣架上刚刚开头的绣活,赶紧把话题岔过去,“娘,你给李家姐姐的做的帐子不是快绣完了么,怎么又从头做起了——不对,原本的料子不如这块好。”

    刘默本是没话找话,没想到说到后来真发现些不同。

    他眉头一皱,不赞同的看向自己母亲,眼睛里写着对她不珍惜身体行为的责备。

    李棠哪能看不出来儿子以为自己换了料子重新给李百户家的大女儿做百子千孙帐呢?接到手里的活计又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事情,李棠索性一点遮掩没有的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丞相夫人虽然只是图个好彩头,可她之前赏下的那笔银子解了咱们家的燃眉之急,哪能随便糊弄?反正我也要做些绣活补贴家用,丞相夫人给的时间宽裕、银钱也多,我每天上下午加一块只做两个时辰,累不着眼睛的——你们爷仨真是的,来来回回都拿一样的话训了我多少回了。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了,我怎么会祸害自己身子。”

    “丞相?”京中大小官员秦子期不说百分百清楚,但也知道个六七分,听到李棠的话,他忍不住恭贺,“婶婶有所不知,您家里头说不得还真是遇上了贵人。丞相家出嫁的大小姐确实多年无所出,夫妇两个既有青梅竹马的情谊,两家又是几代的老情分了,做不出蓄婢纳妾的事情来。为了有个一儿半女,两家请遍名医,最后连胡人的萨满都请进京城做法也没甚效果。丞相家大小姐有孕的喜事或许真是婶婶家里的运势带来的。”

    “蛮人的萨满?”李棠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北地严防死守,京城还能把敌人全民信奉的教派的法师一路请进京城。

    李棠脸上古怪的神色终于让秦子期意识到哪里不对劲。

    ——他过去和京城的官员一样,把这件事情当成后宅女眷闹出的糊涂事,却没想过谁敢牵线把蛮人的萨满介绍给丞相家眷认识!

本站推荐:

三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眼看书只为原作者金铃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铃子并收藏三娘最新章节